变量下的工商业储能如何破局?
-
2025-07-24
2025 年 2 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 136 号文,为工商业储能市场带来关键变量。文件中 “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能源项目前置条件” 的规定,打破了行业依赖政策强制配置的发展惯性,叠加峰谷价差收窄等市场变化,传统商业模式正面临重构。在此背景下,行业需要从技术迭代、模式创新和生态构建中寻找破局之道。
136 号文的核心影响在于重构市场逻辑。政策出台前,工商业储能主要依靠峰谷套利,江苏、广东等地曾出现 1.3 元 / 度以上的峰谷价差,支撑起大量项目落地。但文件实施后,多地调整分时电价机制,部分省份峰谷价差缩窄至 0.7 元 / 度以内,单纯依赖套利的项目回报周期延长至 5 年以上,倒逼行业探索多元价值。
联盛新能源的破局优势
在破局的征程中,联盛新能源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脱颖而出。作为一家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企业,联盛新能源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。
技术创新优势
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,联盛新能源凭借自身多维度优势,在储能破局之路上稳步前行。在技术创新方面,联盛新能源成果斐然。其自主研发的 OxeanCloud 能源管理平台,采用自研云边协同架构系统,实现区域能源数智化管理,能源调度效率更高。新增的边缘计算AI算法、零代码、规则引擎等功能,不仅可以最大化设备充放电性能,还能灵活配置储能设备运行逻辑、调整参数设置、自由定制页面展示内容,充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用能需求。同时,在电池安全管理上,联盛采用 “电池簇级 BMS + 消防预警联动 + 云端 24 小时监控” 三重防护体系,保障储能系统安全稳定运行,自成立以来,所承接的储能项目保持零安全事故记录,极大增强了客户对其产品的信任度。
项目经验优势
联盛新能源在工商业储能领域拥有众多成功的项目案例,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。公司能够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和特点,提供个性化的储能解决方案。从项目的规划设计、设备选型、安装调试到运营维护,联盛新能源都能够提供一站式的服务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,确保项目的质量和安全。通过这些成功项目的实施,联盛新能源不仅为用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也提升了自身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商业模式创新优势
商业模式创新是联盛新能源的又一法宝。联盛积极打造 “储能 + 综合能源服务” 生态体系,为不同行业客户量身定制解决方案。在河南嵩基集团 45MW/133MWh 储能项目中,联盛针对高能耗园区用电特点,设计 “削峰填谷 + 备用电源 + 电力交易” 三重功能。该项目利用河南峰谷电价差,每年为企业节省用电成本。有效平抑园区负荷波动,保障高耗能生产线稳定运转;每年还能等效减少 CO₂排放超 3 万吨,助力园区实现绿色生产目标,项目综合收益显著提升。
136 号文带来的行业变革,是挑战更是机遇,推动储能迈向价值驱动新阶段。联盛新能源以技术为基、创新为翼、生态为桥,为行业探索出可行破局路径。随着电力市场改革不断深入,相信会有更多像联盛这样的企业脱颖而出,引领储能行业走出困境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本文内容由 豆包生成,仅供参考